关于自管公有房屋出售中的借名买房协议如何来认定?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时间:2018-03-15
北京房地产专业律师靳双权(13426037149),专业代理二手房买卖、借名买房、房产继承、确权、腾退房屋、公房纠纷、央产房、军产房等房产纠纷案件。从业十二余年,带领专业房产团队,办理了大量房地产案件,积累了丰富的诉讼经验,现在将这些案件改编为房地产纠纷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安全及避免不必要纷争,以下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如果雷同,可以我们联系,我们将予以撤销。)
一、原告诉称
原告刘某诉称,原告以被告刘某超的名义与原某公司签订了《公有住宅租赁合同》,刘某超为名义承租人,实际上刘某居住,房屋交付后一直有原告居住和缴纳相关费用。2002年4月,原告借被告刘某超名义与原某公司签订《成本价出售自管公有住宅楼房协议书》,约定房屋出售给刘某超;刘某超与原告约定:1、房屋借用刘某超名义购买,原告出资,房屋所有权归原告;2、刘某超不得随意转让,原告提出转让事刘某超应配合原告办理手续。原告支付了全部房款36000元。2006年5月,双方共同提交的《房屋调换变更申请书》中,双方再次确认了房屋是原告借用刘某超名义购房,房屋实际归于原告。2001年4月起,原告一直控制该房屋,房屋产权证书也由原告持有。2013年5月22日,刘某超私自与刘某青签订了《赠与合同》,将房屋赠与刘某青,刘某青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现原告请求法院判决确认原告为该房屋的所有权人。
二、被告辩称
被告刘某超、刘某青共同辩称, 1999年,刘某超所在的单位将房屋分给其承租,2002年单位将房屋出售给刘某超,2003年刘占民取得产权证,2013年,刘某超将房屋赠与给刘某青并公证。
三、审理查明
经审理查明,1999年,刘某超承租其所在单位的房屋一套。2002年3月,刘某超(乙方)与某公司(甲方)签订《成本价出售自管公有住宅楼房协议书》,约定该房屋出售给刘某超,房款为34000元。刘某超取得该房屋所有权证书。后来,刘某超夫妇将房屋赠与给刘某青并进行了公证,刘某青取得该房屋所有权证。另查明,房屋承租后,一直由原告控制。刘某超称单位把房屋分给其承租后,一直由原告居住并保存房产证,其索要无果后又另行补办房产证。原告主张房款由其缴纳,刘某超称是其出资委托原告办理,双方未提供证据。原告提交了《成本价出售自管公有住宅楼房协议书》,该协议书中存在手写部分双方当时的约定,刘某超不予认可。刘某超提供了房屋管理局查询的《成本价出售自管公有住宅楼房协议书》,该协议书上不存在手写部分。原告还提交《房屋调换变更申请书》其中载明,该房屋有原告出资购买,现请求调换房主姓名。申请书显示申请人为刘某超、刘某,时间为2006年4月11日。被告对该申请书的真实性不予认可。刘某超还提交《公有住宅租赁合同》,原告对该租赁合同的真实性不予认可。
四、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判决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
(1)、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案件受理费一万一千元,由原告负担(已交纳)。
五、北京房产买卖律师靳双权点评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原告与被告刘某超之间是否存在借名买房的事实。该房屋是被告刘某超原单位承租给其的供方。后来我国实行住房制度政策改革,单位向符合购买资格的人员出售房屋,被告刘某超符合该项制度中的购买人员。原告提供的《成本价出售自管公有住宅楼房协议书》及《房屋调换变更申请书》来证明其与被告刘某超之间存在借名买房的协议。关于《成本价出售自管公有住宅楼房协议书》原告所持有的协议书与北京市丰台区房屋管理局备案的协议书不一致,备案中的协议书不存在原告所称双方当事人手写约定的部分,原告就其所主张的双方之间手写约定的内容未能提供有效的证据来证明。《房屋调换变更申请书》是想房管处提交的申请书,被告刘某超对申请书的内容不予认可,原告不能就被告刘某超不认定的内容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所主张的观点。为此,原告应承担举证不利产生的后果。
综上所述,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